小孔攻丝的问题与对策
发布时间:
2024-11-01
来源:
1 问题的提出
小孔(D<1Omm)常见于各类微小型薄板件的冲出孔、铸铝小机座,这类零件的材料具有较大的塑性,通常在攻丝机上采用机用丝锥一次攻出,用螺纹量规抽样检测产品质量,大端不通过,小端应能轻松通过或稍紧通过才算合格,合格率应大于99%。在生产实践中,经常发生抽样合格率不符合要求的情形,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。
解剖测量不合格零件,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两个:
螺纹直径偏小(底孔直径合格);
螺纹表面嵌着芝麻状黑色小硬物—积屑瘤。
通过反复试验分析可知,积屑瘤和弹复是造成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。
2 积屑油和弹复的形成及防止
在金属切削过程中,如果切削速度不很高,又能形成带状切屑,工件上的金属材料就会冷焊并沉积在前刀面上形成很硬的楔块——积屑瘤。
在金属切削过程中,由于前刀面的推挤以及后刀面的挤压与津擦,使切削区域的工件材料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,切削过后由于切削力而使弹性变形恢复的现象——弹复。
积屑瘤的形成 当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,在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,与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层受到很大摩擦阻力,致使这一层金属流速减慢,形成很薄的滞流层。当前刀对滞流层的摩擦阻力超过被切削材料的内部结合力时,就会有一部分金属粘附在切削刃附近形成积屑瘤,积屑瘤形成后不断长大,达到高度时,由于切削力引起的应力超过了积屑瘤附着于前刀面上的粘结强度时,积屑痛就会脱落。积屑瘤脱落后或被切屑带走或嵌在工件表面上,上述过程是反复进行的。
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积屑瘤在形成过程中,金属材料因塑性变形而被强化,因此,积屑瘤的硬度比工件材料高,能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,起到保护切削刃的作用。同时由于积屑瘤的存在加大了刀具实际工作角,使切削轻快,但是,积屑瘤的伸出切削刃之外,而且在不断产生和脱落,使实际切削深度和切削厚度不断变化,影响尺寸精度,并会导致切削力的变化,引起振动,还会有一些积屑瘤或其碎片粘附在已加工表面上,使表面变得粗糙,造成次品或废品。小孔攻丝中一方面由于积屑瘤的影响,造成尺寸误差,另一方面由于积屑瘤嵌在螺纹表面上,使量规通端不能通过,出现不合格品。
积质瘤的控制 影响积屑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:工件材料的性能、切削速度和冷却润滑条件、刀具几何参数等。工件材料性能中,塑性越大,越容易形成积屑瘤。例如加工低中碳钢及铝合金等材料时,都易产生积屑瘤,要避免积屑瘤,可将工件材料进行正火或调质处理,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,降低塑性。在对工件材料进行切削加工时,切削速度是通过切削温度和摩擦来影响积屑瘤的主要因素。当切削速度很低时,切削温度较低,切屑内部结合力较大,前刀面与切屑间的摩擦系数较小,积屑瘤不易形成。当切削速度加大时,切削温度升高,摩擦加大,则易形成积屑瘤,当切削速度很高时,摩擦较小,则无积屑瘤形成。因此,当某一速度下出现积屑瘤时,可以进一步降低或提高切削速度以避免产生积屑瘤。对于攻丝机,其速度的变化是有限的几级,因而较难通过改变速度积屑瘤,选用适当的切削液,可降低切削温度,减小摩擦,能明显减少或避免积屑瘤的产生。在试验中,采用浇水或搽油的方法、能减少摩擦,降低切削温度避免积屑瘤的产生。但是供水设备的添置和运作,增加了生产成本,而搽油润滑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,一旦疏忽,忘了搽油,质量便不能保证。
试验中,通过改变刀具几何参数从而切削条件,避免或减少积屑瘤及弹复的产生,加大刀具前角,可以减少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挤压,减少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徐力,加大后角,可以减少主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间的挤压与摩擦,减少摩擦力。因此,加大丝锥前角或同时加大其后角,能减小丝锥切削刃对工件切削区域的挤压与摩擦减小切削力,减小工件的弹性变形,从而由于弹性变形的恢复所造成的螺纹直径不合格的问题,也由于前角的加大,使切削刃变得锋利,挤压与摩擦作用的减轻使切削温度明显降低,积屑瘤的影响。
3 结束语
生产实践证明,受加工成本及生产条件等实际的因素的限制,对购回的材料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,因此,外部条件,如改变切削速度,加冷却润滑液,改变刀具角度等就成了积屑瘤及弹复对攻丝质量影响的主要措施。其中通过刃磨丝锥前刀面以加大前角,使切削刃变锋利,从而积屑瘤及弹复的影响,是行之、经济便捷的重要方法。
下一条
上一条
其他资讯
小孔(D<1Omm)常见于各类微小型薄板件的冲出孔、铸铝小机座,这类零件的材料具有较大的塑性,通常在攻丝机上采用机用丝锥一次攻出,用螺纹量规抽样检测产品质量,大端不通过,小端应能轻松通过或稍紧通过才算合格,合格率应大于99%。在生产实践中,经常发生抽样合格率不符合要求的情形,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。